世界公祭日,更常被特指为中国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
设立背景 •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残暴罪行。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开始了长达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余万无辜生命惨遭杀戮。 • 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目的意义 • 缅怀逝者:国家公祭日是一个悼念逝者的日子,通过举行各种纪念活动,让人们铭记那些在历史灾难中失去生命的无辜者,表达对他们的哀思和敬意。 • 警醒世人:国家公祭日不仅是对逝者的缅怀,更是对世人的警醒。它提醒人们铭记历史教训,警惕类似的灾难再次发生。 • 表达尊重:国家公祭日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通过公祭活动,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 促进和平:国家公祭日也是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日子。它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通过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人们可以共同推动和平事业的发展,维护世界的稳定和繁荣。 主要活动 • 在国家公祭日当天,会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如默哀仪式、撞响和平钟、放飞和平鸽等。 • 公众也会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纪念,如献花圈、参观纪念馆、在网上留言等。 总之,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日子。它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逝者;警醒我们珍惜和平,勿忘国耻;激励我们传承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